企业文化 / 典型人物

关 闭
2019-08-09
做一个平凡的耕耘者
上海三联集团眼镜光学中心叶菁荣获“2019年度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称号
\
        叶菁,自1997年来到上海三联集团眼镜光学中心,就与眼镜结下了不解之缘。经过多年来不懈的努力,她将眼镜科技创新攻关的研究开发及镜片制作工艺的传承提升融为一体,工作上不断强化责任意识、创新意识,近几年来开展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工作。叶菁从业近二十年,获得过四次上海市验光配镜技能大赛高级定配工组第一名,三次第二名,并于2015年获批“上海市首席技师”称号,2015-2017年度118博金宝 优秀员工称号。 
精益求精技术佳 
        初入三联眼镜光学中心,叶菁对关于眼镜的工作充满了好奇。她先后来到前台、仓库、统计、镀膜、检验等部门学习和工作,每到一个地方,她都虚心向师傅请教,多看、多听、多学,掌握了最基本的操作方法。
        2004年,叶菁凭着自身的努力,来到了眼镜定配加工的核心地带成品割边车间工作。割边工作是项技术活,对工作人员有着较高的要求。叶菁自我加压,参加进修,了解到镜片的割边处理是眼镜拥有美观外表的重要程序之一,也是影响装配质量的重要因素。为了做好割边工作,叶菁自学手工割边、装配规范和技巧,细心谨慎,努力使每道工序都做得完美。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新的机器设备的引进使得叶菁必须学习。但由于设备是国外引进的,大多都是外语表示,因此叶菁强化学习专业术语,使得能够熟练运用设备上的工具,并且学习电脑绘画制图,使各种形状的镜片都能加工制作,经过叶菁的不懈努力,她的制作如鱼得水,一副副精美的眼镜在她的手中诞生。 
匠心服务令人赞
        眼镜的制作环环相扣,叶菁恪守本职,时刻铭记“工匠精神”,力求把每一个环节都做到极致。就说最普遍的代割边,现在一般的眼镜店对代割边是能不接就不接,因为要将已经成型的镜片再利用到新的镜架上是非常不容易的,要考虑顾客原来的瞳距等数据需要保持不变,镜片尺寸也只能靠人手工去做。为了满足顾客的需求,制作出符合国家标准的新眼镜,叶菁首先对旧眼镜进行数据采集,再根据数据要求进行手工画样,最后开始一点一点打磨比对,手工打磨要求制作者有过硬的手上功夫,手上一份功,底下十年功,要将镜片的大小、厚薄、尖边的走向都考虑进去,使其符合新的镜架要求。
        有一次,一位双眼近视度数都有-1000度左右的学生顾客,来门店定制了一副渐进多焦镜片,取镜后一周总觉得视近物模糊,最终只能带到割边车间来进行矫配。叶菁根据她的配戴习惯发现了其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一番微调,顾客佩戴后感觉看近看远都非常清晰,对叶菁的技术啧啧称赞。
团队协作显风采
        在三联眼镜光学中心,由叶菁带领的割边车间团队已是上海市眼镜行业中的领军团队。每次在上海市举办的行业大比武中都能获得骄人的成绩。从镜片加工、割边、组装眼镜、校配成品眼镜等,特别是对特殊配镜需求的镜片加工,他们都确保为每位消费者做到“度身定制”,被评为上海市技术中心。
        该团队从小事做起,不管是配装一颗小小的螺丝,还是对顾客配戴不适后的校配,都能一一耐心地解决,使顾客都能得到满意的服务,他们做到只要在他们门店配出的眼镜都能让顾客称心如意。同时团队坚持做好售后服务工作,对在配戴一定时间后镜片的去毛复新,镜架的变形矫正,对外力造成的断裂进行激光焊接等,后续都有跟进服务。细心耐心解决顾客配戴不适的情况,对有些特殊顾客他们不惜增加成本,通过调整加工工艺,反复给顾客试戴后使之得到最满意的配戴效果,一切做到以顾客配戴的舒适满意为中心。
        叶菁经常带领团队学习讨论新的引领时尚的制作工艺,以自身作为表率。该团队坚持自主开发光学镜片的科技创新项目获得了五项国家专利,在眼镜零售、定配和光学镜片的创新开发等领域已达到和超越国际水平。每年寒暑假期间都会推出新品来解决青少年眼镜度数加深的问题,被推荐为上海市青少年配镜中心。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提高成员的业务技术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刻苦钻研加强技术交流,为眼镜行业的创新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供稿:张珮琳) 
上一条 下一条 分 享
回到顶部
Baidu
map